從心理學的研究來看創新思考 | 創新課程學員心得 | 超級創新力 | 兩岸首屈一指的創新設計思考課程

超級創新力-公開班-學員心得

作者:林俊成(Jason)臨床心理師

​創新,需要不斷腦力激盪的思考!

為什麼要上超級創新力?
官方說法是:只要是超級系列的課程,都一定要用心學習呀!因為Jason也希望能變成Superman。真實的想法是:功夫老師又帥又有才,會彈會唱會畫又會寫書,又可以過著充滿創意的生活,當然一定要朝聖呀!

超級創新力的教具,一整個就是專業等級的呀!教學界的時尚精品。

創新、創意和創異
「創意」是提出新點子,但「創新」則是實踐新的點子。每個人都有創意,創意從學習觀察周遭一切開始,但創新則是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一件事情。當我們能做出不一樣,就有機會提高被選擇的機會;所謂不一樣某一程度是能創造出差異,創「意」到創「異」,再到創「益」。想知道怎麼做?那就來上課吧!會激盪出不一樣的點子唷!

課程有料、才華洋溢又會自彈自唱的老師那兒找?來一趟超級創新力看看功夫老師就知道。

打破框架,全新視野
人生生活在這世界上,其實經驗容易形成我們的框架。框架感覺有負面的意思,但就心理學的角度,框架還是有它的基本用處:框框讓我們很快的理解這個世界,他設計出來讓我們運作的更有效率。

舉例來說,當你看完這句話時,你覺得Jason完成的行為動作是什麼?「Jason走進店裡買了一本『不懂這些別想加薪』,他向櫃台道謝後就去星巴克閱讀了!」

其實,我們看完這段話需要仰賴人生大量經驗後才可以明白這個涵意,因為這段話並沒有說明所有事情的全貌,例如沒有提到是不是書局買功夫老師這本書,也沒有提到是不是真的有付錢,也沒有說怎麼去星巴克,去了咖啡店閱讀是閱讀報紙還是其他書籍,但這樣的框框讓我們覺得這些事情理所當然的是一起連續發生。而這也是心理學提到的「腳本」,每個人心中的有對這個世界運作的基本腳本,讓我們很直覺式的理解什麼事情接下來就該怎麼樣。所以腳本某一程度也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框框,這個框框可以讓我們很快形成判斷和決策,但有時候這個框框也會限制我們。

創意思考是有關於注視其他人已在看,或已經看了好多年的東西,並在其中發現新意。其實大部分的創新線索就在我們眼前,但發掘的關鍵在於:如何學會以革命性的全新眼光看待平凡。

如果我們要欣賞一幅畫,站的位置離畫作太靠近,就難以從這個視角理解這幅畫。退後幾步就能擁有新的最佳視野,想要欣賞畫裡的細節,以及他們如何融合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有時候我們看不見新的角度,某一程度可能是我們站得太靠近,或者我們陷入執著太深,讓過去的「理所當然」引導著我們,接著就不容易做出改變。

消弭功能固著,從使用者角度出發
一個人看到一種慣常的功用後,就很難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而如果第一次看到的功用越重要,也就越難看出它的其他用途;而若要創新突破,總是要透過拆解來形成新的洞見,功夫老師上課中就教導五個方法:「加(+)」、「減(–)」、「乘(×)」、「除(÷)」和「等於(=)」五個技巧,至於要怎麼使用這五個技巧呢,請自行來上課體驗囉!。

上課前,我以為創新只是用來設計產品,但其實大錯特錯,其實創新也可以用來「解決問題」。「問題」不在預測或預期裡才是問題,如果是在預期之內就是個不需耗費心力或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即可解決的問題。不在預期裡意謂著我們未曾思考過的方向,因此嘗試創新可以給遇到問題一個新的解決方向,或者給使用者不一樣的體驗。舉例來說,錢包就只拿來裝錢,所以大概都會以為皮夾的樣子就是既定的形式。

但在超級創新力中,老師的創新「IEAD心法」讓我們重新打破框架,從觀察夥伴的需求開始,發展一個概念的圖示來重新定義皮夾,讓皮夾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偏偏我的夥伴仙女老師就是那種平常沒有使用錢包習慣的人,所以他心中實用的皮夾是:皮夾最好是不要是皮夾。所以最後他的皮夾變成一種虛擬貨幣的概念…

IDEA之後,錢包不再是錢包,而是在鑰匙中的電子貨幣。

與仙女老師介紹與兜售創意產品
攝影:超級創新力工作團隊。

創意腦力激盪,量變帶來質變
喜歡或討厭背後的原因,要或不要背後的理由,很多時候我們太過習慣用直觀的反應,但其實深度地去探索,是能夠給我們的想法不一樣的發現。從生活中的小細節著手,或者保留一段時間讓自己能夠靜下心來思辨。所以在超創裡可以從「觀察」中開始想法的啟動,觀察大家很容易理解的概念,但實際裡觀察是需要耗費注意力的,偏偏我們的注意力有限,若沒有特別去留意很容易將顯而易見的現象排除在意識之外。

舉例來說:你喜歡錢嗎?我想大多數的人都喜歡,那你喜歡錢的話,你曾有仔細去觀察千元鈔票嗎?現在請你不要拿起鈔票,試著回想幾個問題:

1. 千元鈔票上的小朋友有幾位?幾位男生幾位女生?他們圍繞著的東西是什麼?
2. 千元鈔票上有什麼動物?有幾隻?他們的頭是朝向什麼方向?

如果從小大道我們經手過好多千元鈔票,但這些問題某一程度要全部答對還真的不容易。一個你很愛的東西都沒有去仔細觀察了,更何況我們要去觀察別人可能愛的東西。所以想要創新就仔細觀察,大膽去討論,勇敢去發想,認真去實踐。因為思考的量變就有機會帶來質變,而質變代表著需要改變,那也意謂著我們必須拋棄一些既有的信念,甚至是在此之前主宰我們理解的重大信念,然而人類最節約的運作方式是:一旦得到解答,就停止思考。所以得到解答後,繼續思考有沒有更好的解答?有沒有更進化版的框框?因為一旦得到解答,那也不過形成另一個框框。

創新發想,勇敢實踐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註一):如果某個構想是新的,人們會自動假設他是不切實際且不可靠的點子,且可能充滿了缺陷和不確定性。而新的構想往往會讓人聯想到失敗,研究發現人們往往創造力與不確定連在一塊。當人們嘗試降低不確定性時,就會給創造力的構想較低的評價。在公司裡往往新的點子不容易被接受,那往往是因為源自不確定感,所以若你形成了創新的發想,就勇敢堅持勇敢去實現,就像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生沒有夢想,那很不像樣。 夢想沒去實現,那還不是一樣」。也許上完超級創新力的課程,這句名言也可以變成:「思考沒有創新,那還是老樣;創新沒去實踐,那還是一個樣」

註一:Mueller, J. S., Melwani, S., & Goncalo, J. A. (2012). The bias against creativity: why people desire but reject creative ideas. Psychol Sci, 23(1), 13-17. doi: 10.1177/0956797611421018

原文出處:http://jasonpsychologist.blogspot.tw/2016/01/creativity.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